中苏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扬州大学举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0月22日从扬州大学获悉,为纪念中国与苏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上周主办“纪念中国和苏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暨中苏合作关系研讨会”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来自中苏两国的外交官、学者、留学生及研究中心师生40余人齐聚扬州大学,全面回顾十年合作成果,深入探讨双边关系发展路径。
研讨会场
研讨会开幕式由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山华主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扬州大学副校长蔡颖蔚在开幕致辞中向苏丹来宾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与苏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情况,表示将继续深化与苏丹伙伴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持续支持苏丹研究中心建设,为双边关系发展贡献“扬大力量”和“扬大智慧”。期待以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新十年为起点,围绕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强化科研共担共享,共同推动中苏教育合作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台阶。苏丹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马哈茂德·哈姆扎表示,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期待中国继续在能源、水利、采矿等领域加大投资,助力苏丹重建与发展。希望继续推动双方高校在人员互访、科研创新、师生交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中国外交部亚非司参赞秦亦峰说,中苏建交66年来始终风雨同舟,中方协助苏丹建立完整石油工业体系,实施上百个惠民项目,体现了两国深厚友谊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苏丹驻华大使馆代办梅木娜•哈里德与中国驻苏丹大使馆代办许剑(视频参会)一致认为,战略伙伴关系确立十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展开全文
现场发布
记者了解到,作为研讨会的重要环节,中苏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纪念封在开幕式上发布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纪念封以中国长城与苏丹金字塔、骆驼、人等文化符号为主视觉,融合两国国徽,并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丹共和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及2025年9月1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期。纪念封不仅是中苏友好关系的“实物见证”,也承载着双方对未来合作的共同期待。
圆桌论坛环节,扬州大学苏丹研究中心付海娜博士结合在喀土穆大学任教经历指出,两国在冲突化解与和平建设中仍具广阔协作空间证券公司理财产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王猛研究员表示,中国在参与苏丹重建过程中应重视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西北政法大学梁娟娟副教授则从土地制度角度剖析部落冲突根源,提出苏丹应探索符合国情的多样化产权治理模式。扬州大学石志宏博士提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与治理“四大倡议”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框架,可在人道援助、区域重建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合作。浙江师范大学杨玉鑫助理研究员认为,双方在农业、矿业及能源转型领域潜力巨大。北京外国语大学张经纬博士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国森均强调,中国参与苏丹重建应聚焦基层民生,推进“小而美”项目与本地化技术培训,增强社会韧性。苏丹籍外教欧麦尔称,中国将在苏丹农业、基建、文化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
论坛总结阶段,主持人姜恒昆教授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创新性提出“低政治、高民生”的务实合作思路,建议将合作重心从宏大的政治与战略项目,转向更为灵活、见效更快的民生领域证券公司理财产品。
精美纪念封
据了解,活动现场形成多项共识:中苏战略伙伴关系历经十年发展,基础牢固,意义深远;中方应在尊重苏丹主权的前提下,以人道援助、民生保障为重点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合作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企业、学术机构、民间组织协同参与”;加强国别研究,构建中国自主的苏丹知识体系,为政策制定与社会交往提供智力支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通讯员 石志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评论